|
我们在网络世界中的迷失,现实生活中的孤僻,不过都是来源于内心安全感的缺乏。
事物都有两面性,性格内向外向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不应该有优劣对错之分。
「本文十年后原创,愿你喜欢这里的生活」
编辑|梦鱼
【1】
过年回家,和一个初中同学约出来吃饭,我俩在这之前有近三年的时间未见面。
见面之前在微信上聊的热火朝天,表情包斗图斗到手机没电。真正见面的时候,除了发现彼此脸上的胶原蛋白没有上学时候多以外,不知道还该尬聊些什么。
“你比初中的时候胖了不少啊,哈哈哈哈”
“XX前不久都生孩子了,没想到她居然是咱们初中同学里最早生小孩的”
“他们说唐人街探案的口碑还不错,咱们要不等下去看个电影吧”
…..
整个聊天过程中我共喝下了两杯奶茶,上了一次厕所,手机锁屏又解锁了十余次。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像个怂逼,明明在网络上,哪怕是陌生人自己都可以跟个电台鸡汤主播一样哔哔叨半天,键盘打字的速度远高于说话吐字的速度,现实中却只能支支吾吾的借助手机缓解尴尬,哪怕大脑中飞速旋转,把我们过去几年的所有回忆倒带播放一遍,也找不到一个能让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
【2】
很多经常上网的人在网络里聊得很嗨,微博朋友圈一天发十几条,手机里藏着各式各样的表情包,聊天语气可随时根据对方角色身份切换自如,但现实中他们可能是最不喜欢开口说话的那一群。
网络似乎给人际关系遮上了一层遮羞布,让你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动作从而可以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不是喜欢上网,只是虚拟的网络为现实中铺天盖地的复杂情绪找到了宣泄口。那些虚假的感情,工作中的不如意,生活里无法开口说出的苦楚和委屈,都可以通过键盘一个个的敲出来。
或许会有那么一个陌生人,在一个你郁郁不得濒临崩溃的深夜,给你送上一个拥抱的表情说一句加油呀。
至此,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网络游戏,都能让我们的情绪和压力得到释放,渺小的自己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很多同类。
我们在网络世界中的迷失,现实生活中的孤僻,不过都是来源于内心安全感的缺乏。
而这种依赖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就是我们越来越不喜欢在现实中说话,也越来越懒得把自己的感情用在现实人际交往的维系上。
【3】
聊天这件事其实很讲究艺术,好比下棋,要棋逢对手才能聊得尽兴,说的欢畅。
对方无论段位比你高还是低,都只会落得一个大眼瞪小眼尴尬Say goodbye的结局。
若是比你段位高,聊得都是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问题,你即使想要编撰各种谎言来伪装一个彼此旗鼓相当的局面,也会被举手投足间的自卑和胆怯情绪所暴露。
若是比你段位低,聊得多是一些眼前的吃喝拉撒还有各式八卦,那么你不得不回应一些肤浅的问题让自己试图合群。
现实中分分钟就能把天聊死的我,一直很羡慕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聊天奇才。
聊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语言工具,通过输出思想来发挥作用,产生力量。和他们在一起待久了,你会发现聊天是一件很有意思并且值得探索的事情。
之前在一本书上看过一段话:
不管我们是偏向于安静,还是偏向于表达,这都不是错误。我们越是煞费苦心改变自己,越是努力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就越会感到沮丧。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成熟是能够自如的做自己,还能欣赏他人的独特之处。
我一直很反感大人说小孩性格太内向,事物都有两面性,性格内向外向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不应该有优劣对错之分。
外向的人喜欢与人交谈,通过和外界的互动吸引他人的关注,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内向的人喜欢一个人待着,强迫性的让他与外界互动反而会让他压抑而不舒服,但这并不怪他,而应该怪那个故意打破他舒适感还说他不懂事的人。
人生那么短,和喜欢的人拼了命也要在一起,想要说出的话就别因为胆怯而憋在心里。
人生那么长,不开心的时候不如痛快的隐匿在网络背后当一只舒舒坦坦的“废柴”,声嘶力竭的追自己喜欢的明星,爽快的吐槽自己的傻逼上司。
无论现实还是网络,每一天都过的真实,才能快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