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品茗(李睿) 于 2019-9-25 22:27 编辑
你听说过现代法制社会一只母鸡价值3500元的“传奇”么?在四川凉山州某地,一湖北籍载矿司机刹车不及,压死当地彝民一只母鸡。强龙难斗地头蛇,司机无奈赔偿2000元——鸡生蛋、蛋生鸡,这只鸡本该鸡丁兴旺,价值“非常”,却飞来横祸、命赴黄泉,赔偿少了当然不行。但这还没完,不多久,此彝民又找上门来,称“母鸡死了,公鸡不打鸣”。结果是:肇事司机自认倒霉,再赔1500元。
凉山是彝族聚居地。外调到凉山工作的人们称彝民为彝胞子,在外来人口中,彝胞子的口碑似乎不甚佳。经典段子除刚才已讲述关于彝胞子的传奇版故事外,还有灵异版:巴姑的矿点,矿车出入的唯一公路常常一夜之间疮痍满目、此路不通,灵通人士说:这是彝胞子夜挖公路,“乐”此不疲。又如莫红的矿点过磅站,数不清的司机仅仅是下车到2米左右的磅房窗口取一下条据就中招失窃,有“福尔摩斯”揭秘曰:这是附近修路的某一彝胞子之杰作,此人身手敏捷,着实了得……
再说恐怖版。一女性乘坐彝胞子的便车,结果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每次我沿山路漫步,总有好心人交代,彝胞子的车,万万坐不得。
因此,虽然多年来的暑假我都在凉山一个山沟沟里度假、探亲、消夏,却一直不敢到附近的彝族村寨走走(说是附近,却需翻山越岭,步行得数小时)。
又一个酷暑,我和一个爱运动的女伴丈量完近处的山路后,鼓足勇气,决定前往附近的彝族村寨——大坪村(也叫克觉阿门村)走走。
那天下午,我们先乘坐公司的上班车到达梦幻谷底,然后沿着蜿蜒的简易盘山公路逶迤上行。虽然海拔已有两千米,盛夏烈日的辐射很强,山路也时见陡坡,但山势回环,山风悠悠,我们撑着遮阳伞,走着倒也不热不累,再兼脚下群山葱茏,远山巍峨青黛,头顶白云蓝天,我们自然兴致勃勃。
怡然而行,一直未见人迹,只看到路边整齐地码放着一堆堆枯柴棍,偶尔还听到上侧悬崖的灌木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女伴说:那是彝民在打柴,他们只收拾陈年的枯枝,从不乱砍尚活着的树木。
步行一个多小时,转过一个大弯,远远看见一个低矮的小村卧在又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伙伴说:“那就是大坪村了,敢不敢去?要不,我们打道回府?”我嘛,一向是不到黄河心不死,“都走到这里了,不去细看怎么甘心呢?”
于是继续前行。渐渐看到简易公路上下斜坡的庄稼地和小菜园,那是勉强从岩石缝中开辟出来的土地,一小块一小块的。再前行,我们到达村头。
村庄内农户并不多,稀稀拉拉的房屋依势而建,散落在玉米地、土豆地的田间地头。房屋是低矮的土房,房顶上都盖着上釉的红瓦。房檐下的檩子上,几乎都挂着晒干的玉米穗。房子旁,偶尔见一两株瘦瘦的花果树或山楂树。
两个五六岁、肤色黑得发亮的孩童,坐在木制三轮童车上,以脚为桨,在山路上滑行玩乐。我们友好地问他们,他们羞赧地笑着,告诉我们这是爸爸为自己做的童车,并告诉我们学校的位置,然后飞快地逃掉了。
进村300米左右,就看见菜园与民居之间竖着一栋不甚大气的二层小楼,这就是学校兼村委会了。走近来,二楼外墙上嵌着“克觉阿门村活动室”几个大字,小楼前还有一方小小的水泥操场。操场旁,几株枝叶稀疏的树下,一位年过六旬的黑瘦老太正坐在貌似油毛毡的黑色尼龙布上穿针引线,操场边还有一位六旬左右的黑瘦老汉、一个约莫二十多岁的黝黑男子坐在树阴下水泥地上乘凉。见我们走近,三人默默地审视着我们。我赶紧驻足,微笑着打招呼:“你们好,我们是来村子走走的。阿婆,您缝这个打算做什么呀?”阿婆似乎听懂了,叽里咕噜地回答着什么,见我们茫然的样子,年轻男子笑着解释说:“这是铺在屋顶瓦下的布,免得漏雨。”
我们就这样拉起家常来,比如,学校的学生人数啦,开哪些课程啦,有几个老师啦,月薪啦。当我们听说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只有一位科任教师,兼教所有科目,还兼职村会计时,我们惊呆了,而当我们得知任课教师的月工资只有三百元时,我们更是震撼无语。
又拉呱了一会土地、菜园……我询问近处有什么风景,黑瘦阿伯热情地邀请说:到山顶观风景更好,你们有时间来这里耍,我带你们走近路上山顶。
看看天色不早,我们辞别。阿伯再三热情挽留:急啥子嘛,天还早,再耍一会,到我家吃饭嘛,我做饭你们吃了再回去……
走在下山路上,女伴说,这里的彝民非常舍得吃,想吃什么一定一次吃个尽兴,他们常吃坨坨肉,杀鸡有时候干脆杀两只。他们也很好客,我们这家公司与大坪村彝民关系处得不错,有人到村子去,村民总是挽留吃饭,进门必须先大口喝酒,当然还有好菜伺候。
下山时,我们遇到一个黑瘦矮小的阿婆背着一大捆干柴在路边拄杖小憩,我们说:“阿婆,少背点嘛,背这么多背得多累啊!”阿婆脸上堆满笑纹,和我们招呼:“不累哟,你们这么早就不耍了,再耍一会子嘛……”再走不远,我们还听到头顶上灌木丛中传来年轻男子的声音:“靓女们快走两步哦,小心柴火丢下来砸着你们啦……”
行走大坪村,想起《回音》一文。故事中的罗伯特最初对回音充满迷惑,在妈妈的启发教育下,他认识了回音,学会温和与友善,明白和蔼可亲本身就是美好和善良的,它能产生纯洁和爱。
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就能听到什么样的回音。生活中,不希望看到、不情愿听到甚至是不能够接受的人或事,常常与你不期而遇,例如不守纪的学生,例如不友好的邻居,例如不文明的陌生人,例如不美好的环境诸如污浊的天空、河流或土地……当我们一次次微笑着从心底流淌出温和与友善,我们也能听到友善的回音吧?
关键是,你有没有思量:自己想得到怎样的回音?你有没有听听,自己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