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4岁的广州环卫女工袁兰珠,拎着一个绿色环保袋,第9次来到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助学会”)。环保袋里,装满了小面额角票和硬币。
袁兰珠有一个纸盒子,专门攒零钱,“我没有记账,盒子满了就拿去捐。”
这一次,盒子又满了。
“不好意思,又要麻烦你们清点了。”将装满零钱的袋子交给恤孤助学会工作人员时,袁兰珠有些不好意思,“这些都是这两年扫地时捡获和卖废品攒下来的,比较零散,希望能帮到贫困学生。”
1角、1元、5元、10元……袋子里的钱倒出来,硬币和纸币在会议桌上堆了厚厚一摞。几名工作人员花了大半个小时,才点清这些零钱。“纸币有434张,硬币有411枚,一共2386.8元。”恤孤助学会副秘书长兼项目主任梁栋彬说。
袁兰珠出生在湛江的一个贫寒家庭,小学没读完就开始打工补贴家用。10多年前,她离开家乡,来到广州,做过水泥工、保姆、售货员。后来,她成了广州市海珠区的一名环卫工,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
2016年,袁兰珠第一次走进恤孤助学会,戴着口罩、穿着环卫工作服,随身带了硬币256枚、纸币132张,总共465.81元,这是她扫街捡到的零钱,全部捐给了恤孤助学会。这是她捐出的第一笔助学款。
几年来,袁兰珠向恤孤助学会捐款9次,不仅有捡到的钱和卖废品的钱,还有她获得的一些奖金,累计2万多元。“我文化水平不高,不想孩子们跟我一样,如果捐的这点钱能帮到他们,我就很开心了。”
袁兰珠的善举,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18年,她获评“广东好人”称号。
此次捐款,将用于恤孤助学会的“访贫助学廉江行”项目。“对口资助1名学生的标准是4500元,袁阿姨捐的钱虽然不够,但我们会和公众的捐款凑起来,对口帮扶一名学生。”梁栋彬说,这些钱是沉甸甸的,饱含着对贫困学生的关心,“我们要用好这些钱。”
【记者】汪祥波 实习生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