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7697|回复: 0

这三类“骗局”专盯老年人,不少人中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30 11: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766e93c5c5521d3637b8f1b8be30d5.gif 近期,有不少人向蜀黍询问身边亲人被骗了怎么办细问之下发现大多是老年人
如今网络信息发达老年人慢慢走进了互联网的世界由于接触信息面相对较窄等原因他们成为了骗子们眼中的“香饽饽”诈骗者纷纷将黑手伸向了他们
3431524867a12541bbc7868a9b5d39ad.jpg 蜀黍整理了几种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诈骗类型提醒家里老人一定要注意防范呀!!!
377f1502448dcee5555c827b6283b741.jpg
642cee01fb50f31f1e834b2f005b7fcf.gif 类型一  活动类诈骗发布虚假爱心传递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治病、扶贫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引起老年人同情和转发,实际上帖内所留联系方式是诈骗电话,一旦老年人拨打就会被欺诈捐款。点赞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社交平台上,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091c1b09d85a4d2722b8d422ef44ed19.png 类型二  利诱类诈骗投资理财    犯罪分子吸引老年人加入“投资群”,宣传各种投资方式,并利用群内的“托”接二连三发出赚钱喜报,吸引老年人心动,并给与初次投资的“利润”,鼓励他们加大投资,钱也就进了骗子的腰包。购物、红包诈骗    犯罪分子声称使用某APP可以“领取红包”或“低价购物”,吸引老年人使用,老年人点击安装的APP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使用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314307a1bb521e58f520b5425dc88dd1.jpg 类型三  仿冒身份类诈骗冒充工作人员    犯罪分子冒充电信、银行、公检法等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老年人,通过电话欠费、银行账户冻结,或者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重大案件等形式,套取老年人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资料,然后再骗走老年人的钱财。
b78a7e1cc8b0a3e9f72bf5dc2a3912b7.png 骗子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但老年人也需要提高警惕!
057371c7ec121454e6cbfb0f61a047fa.gif
c9e69c9794ea9bf2adde0c9ef673cdfd.jpg
96c15bf72c8b1cd0d9337fa6981b5b0b.jpg
732e57e7b00f8e56a9acc308a1b99e08.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