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2451|回复: 0

100斤玉米称出60斤,莫让“鬼秤”坑农民 | 新京报快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用户组:版主

论坛元老雷锋精神闪耀宝石

QQ
发表于 昨天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10-26 22:51 发布于:北京市


03c280fe018946e79323d68e5ebff3a8.jpeg
▲流动商贩收粮使用“鬼秤”,引发社会关注。图/IC photo
100斤玉米,竟然只被称出60斤!
据《农民日报》报道,近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农村地区出现了用“鬼秤”收粮现象。目前,该县警方已对五人进行行政处罚。警方提醒,卖粮要警惕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利用“鬼秤”坑农。
“鬼秤”指经非法改装、可通过密码或遥控调节虚增重量的电子秤。当村民张某某发现仓库里的玉米“不翼而飞”时,起初以为遭遇了盗窃。直到民警从监控里揪出关键细节,发现收粮商贩手中频繁按键的小动作,这场“粮食失踪案”才真相大白。
不是盗贼潜入,而是“鬼秤”作祟,100斤玉米经遥控操纵竟秒变60斤。五名涉案人员虽已被行政拘留,但这杆失衡的秤,称量出的不仅是粮食的缺斤短两,更是农村计量监管的短板。
不得不说,技术升级让“鬼秤”更具隐蔽性,通过改装芯片、远程遥控等手段就能篡改数据,农民仅凭肉眼根本无法识别。而且,流动商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农村地区缺乏固定检测设备,执法力量也难以全覆盖,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此外,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诈骗五千元以上才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此次涉案金额两千余元仅能处以行政拘留,难以形成足够震慑。曾有前科的王某仍敢重操旧业,便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守好农民的“钱袋子”,不能只靠警方“事后追查”和农民“自我警惕”。监管必须主动出击,在技术层面建立电子秤溯源体系,推广防作弊电子秤,让“鬼秤”一用即现;执法层面也要变“被动接警”为“主动巡查”,在秋收等关键节点,组织计量、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深入田间地头抽检流动商贩,实现“哪里有收粮,哪里有监管”。
现行法律法规对“鬼秤”诈骗的量刑,也可结合农产品价值波动与农民实际损失进行综合考量,让“小额多次”的坑农行为付出代价,让“鬼秤”无处遁形,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撰稿 / 吴睿鸫(职员)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杨许丽
责任编辑:邱艳莉 UN6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