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安全生产工作整体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极目新闻记者 袁超一
9月25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聚焦安全发展。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丁辉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连续两年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整体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连续51个月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连续两年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
2022年以来,湖北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降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较大事故起数2024年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连续51个月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四五”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连续两年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2023年排名全国第5位,2024年第4位,整体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受灾人数、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值分别较“十三五”期间下降57.3%、69.9%、68.4%。五年来累计转移避险26.43万人次。今年以来68起成功避险转移案例在全国推介。
湖北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安委会牵头抓总、19个专委会分线落实的工作机制,61个成员单位协同作战,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格局。成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统筹自然灾害防治,51个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统分结合、防救衔接”的灾害防治责任链条。
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上下贯通,全省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全面建成,1344个乡镇(街道)配备北斗手持终端,初步实现“一网统管、一屏统揽、一键直达”。全省应急系统干部职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值班备勤、严阵以待,全天候守护万家灯火。
主汛期、森林重点防火期、重要节假日,多部门联合会商、联合处置、联合救援的指挥机制在实战中日趋成熟。三是以共享为原则重塑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实物储备为基础、协议储备为补充、数字储备为创新的多元化储备模式,形成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网络。
全省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可以同时满足50万受灾群众3天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灾害来临时受灾群众衣食无忧。
“充电难、充电不安全”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湖北各地、各部门同频共振、同题共答,推动以点上之“安”成面上之“全”。
聚焦“火、爆、塌、撞、淹、挤”重大致灾因素,靶向治理,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5年来累计治理隐患259万余处。开展电动自行车、城镇燃气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8819公里,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164万个,配建比由9:1提升至4.7:1,“充电难、充电不安全”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坚持结果导向治本。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提升本质安全,努力追求“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最好结果。创新推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两个清单”,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被国务院安委会纳入重要制度成果。
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风险隐患监测预警中心,重点行业领域实现风险实时监测、隐患分级管控、问题数智治理。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全省41个化工园区达到较低安全风险等级,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尾矿库数量由高峰期的462座下降到68座,彻底消除历史遗留的114座“无主尾矿库”,丹江口库区及上游76座尾矿库完成闭库治理,助力“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风雨未到人先到、救灾抢在成灾前”
针对极端灾害天气日益成为“新常态”的实际,湖北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全链条加固,努力让所有的“遇见”都被“预见”。
全面建成全省统一、直达基层的预警平台,创新实施极端天气“八个必转”工作机制,精准实施6小时预报、3小时短临预警、1小时应急叫应的递进式预警叫应,有效实现“风雨未到人先到、救灾抢在成灾前”。
高质量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首次摸清了全省风险底数,形成六大类21种灾害综合风险防治“一张图”。
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稳步推进,120座大中型水库(水闸)完成除险加固、145条中小河流完成综合整治,建成4409公里森林防火应急道路、1.11万公里生物阻隔带、7090处“平急两用”的应急避难场所,抗灾设防能级明显提高。
科技赋能扩面提质,917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监测设备,森林防灭火视频监控、卫星遥感覆盖面比“十三五”期间增加40%,为灾害风险早发现、早处置赢得了先机。
五年救助受灾困难群众964.4万人次
群众的安危冷暖是党和政府心中的牵挂。近五年,全省救助受灾困难群众964.4万人次,重建因灾倒塌住房4081户、修缮受损住房16254户,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不让一户因灾返贫致贫。
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投用,形成救援尖刀拳头,三个省级基地构筑救援协同支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挺立一线,专业救援队伍攻坚克难,社会应急力量协同联动,基层力量扎根末梢,全省21.9万人的应急救援力量闻令即动,随时准备为人民赴汤蹈火。
5架救援直升机常年备勤湖北,荆州1号、2号救援船填补了水上工程抢险领域空白,大型排涝车、水下机器人等一批重型装备相继列装,长航时大中型无人机、机械化桥、动力舟桥等“高精尖特”装备在救援一线发挥关键作用。
省、市、县修订专项预案3012个,年均组织演练2000余场次;49支防汛专业队伍驻守三大流域及重点区域,32支森林防灭火队伍布控防火重点区,17支安全生产救援队伍覆盖产业聚集区,1344支基层队伍常驻乡镇社区,给人民群众提供近在身边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