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湖北高考生,志愿填报这些解答请关注!
1.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需了解哪些信息?
填报志愿是一个充分利用有关信息综合决策的过程,多方面了解信息是合理填报志愿的前提。一般来说,建议掌握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信息:
一是招生政策规定。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要认真研究2025年招生相关规定,特别要搞清楚志愿怎么填、档案怎么投、高校怎么录等招生录取的基本问题。
二是学校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查阅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是了解高校情况的主要途径。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志愿必读内容,主要介绍招生规则和录取要求。招生简章是高校为招生特意印制的宣传材料,它包括高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是否有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生人数、奖贷学金设置情况等等。现在有些高校的同一专业办在不同校区、同一专业的收费标准不一样,对这些情况考生也要了解清楚。
三是招生计划。包括在我省招生高校的院校专业组及代号、专业及代号、招生计划人数、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要求以及学费、学制等。
四是近年高校投档线、位次、投档线与批次线的线差。收集近年各批次线、各高校在我省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位次及相应投档线与批次线的线差。
五是选科要求。要注意收集、准确掌握高校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比如:我省艺术类、体育类招生计划不分首选科目,投档时按考生综合成绩排序投档,若学校在章程中明确了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就不要填报,避免投档后因不符合学校选科要求被退档。
六是毕业后就业情况。考生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如果能了解高校和专业近年来的就业形势,选择就业率较高的高校和专业,将来择业会多一份机遇。
2. 考生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报考高校的相关信息?如何查询高校招生章程?
考生要通过正规渠道和途径了解高校的招生录取信息。一是登录高校网站,了解高校基本情况;二是查阅高校招生章程,了解学校录取要求;三是通过电话、网络等通信形式向高校咨询;四是有条件的考生最好能到高校实地考察,了解高校的办学情况。
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考生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和招生高校网站查询学校招生章程。
3. 填报志愿时如何查询招生计划?
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通过《湖北招生考试》杂志查询招生计划:
第13期登载艺术校考批、艺术本科统考批、艺术高职高专批(含专本联合培养)、体育本科批、体育高职高专批(含专本联合培养)和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提前批招生计划;
第16期和第19期登载本科普通批招生计划;
第22期登载高职高专普通批(含专本联合培养)和技能高考本科、技能高考高职高专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以《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公布的为准,如有调整,以在志愿填报系统公告的信息为准。
考生也可以通过“湖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查询与志愿填报辅助系统”(https://www.hbksw.cn)查询招生计划。
考生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订阅杂志,防止假冒。
4. 填报平行志愿有哪些技巧?
(1)阅读章程是前提。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仔细了解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的录取要求。填报志愿看章程,填好志愿靠章程。每年都有个别学生因不仔细看章程,填报了不符合要求的专业导致退档,非常可惜。高校招生章程(简章)可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或招生高校网站查询。
(2)了解规则打基础。平行志愿投档时,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规则,先对每个考生计算出投档排序成绩,按投档排序成绩将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先投分数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到某个考生投档时,按照该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当计算机检索到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有计划余额时,考生档案即投到这个院校专业组。
(3)找准位次冲稳保。考生档案能否投档往往取决于高考成绩是否达到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所以找准自己的成绩定位非常重要。省教育厅招生办公室在考生填报志愿前会向社会公布各类考生的一分一段成绩统计表、往年各批次学校投档线、录取情况统计表。考生应先了解自己成绩在全省的排位,根据自己的排位再选择填报学校和院校专业组(专业),对填报的学校和院校专业组(专业)要综合考虑学校近年投档分数线、位次、投档线与批次线线差、选考科目要求、职业规划等因素,充分运用“计划查询与志愿填报辅助系统”(https://www.hbksw.cn)的辅助功能,查询相关信息,根据自身的成绩、位次、线差关注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对照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充分酝酿,填报志愿。“冲”“稳”“保”要合理组合,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高校和院校专业组,尽量保证所填报的高校之间及院校专业组之间有一定的梯度,增大投档成功的概率。
例:普通类考生在填报本科普通批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时,按照考生志向,建议先选择3-5所学校15个左右的院校专业组填在前面“冲一冲”,填报希望够得着的理想高校和院校专业组;再选择3-5所学校15个左右的院校专业组填在中间“稳一稳”,填报与自己高考成绩“门当户对”的高校和院校专业组;还选择3-5所学校15个左右的院校专业组填在后面“保一保”,填报录取概率比较大的高校和院校专业组。
(4)志愿排序有讲究。平行志愿中的多个院校专业组虽然是平行的,但计算机检索、投档是有先后顺序的,志愿填报系统中志愿排序的先后就是计算机检索投档的顺序,填报顺序会影响投档结果。如果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有多个志愿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到排在最前面的那个志愿。因此,考生志愿顺序最好按自己的意愿排序,将最想就读的志愿填在靠前的位置。考生既可以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志愿,也可以选择若干个不同院校专业组按考生自己的意愿顺序混合填报。特别提醒,对不想就读或家庭经济状况无力承担的院校专业组一定不要填报,如中外合作办学和高收费院校专业组。
(5)填满志愿增机会。建议考生尽量将所有志愿填满,考生如果少填一个志愿,就失去了一次投档机会。同时,填好后续批次的志愿,避免落选。普通类考生可以填报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普通批及高职高专提前批、高职高专普通批志愿,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还可以填报普通类志愿。如果有的考生达到本科普通批分数线,就只填报本科普通批志愿,不填报后面批次的志愿,一旦因分数低退档或档案没有投出去,就失去了参与其他批次录取的机会。
(6)服从调剂降风险。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能包括多个专业,“服从专业调剂”志愿是指在同一院校专业组内,考生在没有被自己所填的专业录取时,是否愿意调剂到该院校专业组内的其他专业。如果考生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就表明考生不愿意调剂到该院校专业组内的未填报专业。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都不能录取时,一般会被高校退档。考生最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同一个院校专业组的专业中,往往会设置不同的录取要求,考生如有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的,要慎报。
(7)混合填报要统筹。一是普通类考生在选报“不限再选科目”的院校专业组志愿时,也要有意选报一些符合再选科目限制要求的院校专业组;二是具备专项资格的考生要注意把常规院校专业组和专项计划院校专业组志愿兼报。
(8)风险意识不可少。平行志愿不是“保险箱”,也有落选风险。平行志愿虽然减轻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同时,也存在风险。一是定位不准,考生成绩达不到填报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档案投不出去。二是达不到填报院校专业组内专业的录取线,而且又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被退档。三是填报考生自己条件不符合的院校专业组或专业,档案投出去后即使填报了“服从专业调剂”也有可能被退档。一旦被退档后,只能参加计划未完成高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录取的满意度会大大降低。
5. 平行志愿中的“坑”和“避坑法则”是什么?
所谓“坑”,指洼下去的地方,行人若不注意便会掉进去甚至受伤,不能继续前行。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坑”,考生如果不慎“掉”进这样的“坑”里,将对自己的录取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有的甚至因此而落选。
这种“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考生填报志愿不当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考生对所报高校的专业期望值过高,且又不服从专业调剂;二是忽视了少数高校部分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或专业统考成绩等有一定的要求;三是随意填报志愿,填报了不愿意就读的院校专业组(专业);四是志愿顺序排序不当。
网上录取系统在投档时,是以考生的投档排序成绩进行投档,一般不会把“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和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录取的附加身体及单科成绩要求作为投档条件(这些录取条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可以查看,是高校录取的必要条件)。这种情况下,考生档案如果没有投到自己条件不符合的院校专业组,后续志愿还有希望;如果档案投到了自己条件不符合的院校专业组,肯定会退档。每个批次投档时,所有高校和所有考生的平行志愿投档是一次性完成的,一旦被退档,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后续批次录取,录取的机会和满意度将大大降低。我们把这种情况视为平行志愿的“坑”。
平行志愿虽然减轻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同时也存在风险,其中“坑”的风险最大,但这种“坑”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一定要注意“避坑”,否则就会“坑”了自己。那么,填报平行志愿时如何“避坑”呢?我们提供以下“避坑法则”。
(1)研究章程。填报志愿看章程,填好志愿靠章程。认真仔细地阅读拟报高校的招生章程(简章)和录取要求,不填报自身条件或单科成绩等不符合的院校专业组(专业)。
(2)统筹规划。统筹各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如果对专业要求较高、意向比较明确,可以适当降低学校的层次以确保满足专业意愿。
(3)理性选择。克服填报志愿中的随意性,不愿意就读的高校和院校专业组(专业)不要填;尤其是填报中外合作或高收费院校专业组,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注意专业的合理搭配,实行平行志愿后,很多学校录取考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缩小,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可能出现“扎堆”现象。建议考生填报专业一定要注意冷热、高低合理搭配,拉开专业差距。如果倾向选择学校,就要适当降低专业要求;如果倾向选择专业,则要适当降低对学校的要求。
(4)填满志愿。尽量填满所有志愿,适当拉开志愿的层次,不能全部选择热门高校的热门专业,审慎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5)准确排序。注意志愿排序,志愿顺序最好按考生自己的升学意愿排序,将最想就读的高校(院校专业组和专业)填在靠前的位置。
6. 为什么会出现漏填、错填志愿?如何避免漏填、错填志愿?
出现漏填、错填志愿或无效志愿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漏填批次、院校专业组或专业志愿。考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本应填报多个批次、多个院校专业组、多个专业的志愿,但在填报过程中漏填了部分批次、院校专业组和专业志愿。
(2)填错代号。考生志愿信息按代号录入,填错了代号就等于填错了志愿。譬如一位考生准备填报甲大学的院校专业组代号为A10107,这位考生将A10107错填成了B10107,B10107代表的是B101大学的 07专业组,这位考生的志愿就无法实现A101大学07专业组的录取愿望。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投档和录取结果,无法将考生投到A10107院校专业组。
(3)依据往年资料填报今年的志愿。考生填报的志愿代号一定要以2025年省教育厅招生办公室通过《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13、16、19、22期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考生千万不能使用往年资料上的代号填报今年的志愿,一定要以省教育厅招生办公室公布的高校和院校专业组代号填报志愿。
(4)生源范围和招生对象填错。例:有的女生填报了不招女生的专业志愿;艺术专业不合格的考生填报了艺术专业志愿;没有参加体育专业素质测试的考生填报了体育专业志愿;填报了与自身选考科目不符的院校专业组志愿等等。出现这些情况,即使填报了志愿,也不能投档录取。
(5)填报自身条件和学校招生章程要求不符的志愿。有些高校的专业对考生报考条件有特殊要求,在学校招生章程或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已经作了明确规定。比如,某所高校的一些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语文成绩达到80分,那么语文成绩没有达到80分的考生,填报了这样的专业,即使被投档到高校也不会被录取。再如某学校在招生章程中规定某一专业招收身高1.7米以上考生,1.7米以下的考生填报了就不会被录取。
避免填报不具备资格的志愿和错填志愿,除了要认真了解我省今年填报志愿的规定和要求,了解填报学校的招生录取规则,按照省教育厅招生办公室公布的2025年的招生计划填报志愿外,考生还应认真填写志愿草表,正确上网输入志愿代号。填完志愿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建议重新登录上网再次检查所填报志愿。如果发现错误志愿,要弄清楚原因,及时更正。
7. 为什么不要轻易放弃填报后续批次的志愿和其他志愿?
招生录取是分批次按志愿进行的,不填报志愿就等于放弃了参与录取的资格。一般而言,考生不要轻易放弃填报后续批次的志愿。
(1)在划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时,会按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划线,上线考生数会大于招生计划数,因此各批次上线考生必然会有一部分落选。达到本科普通批批次线的考生只能表明有资格参与本科普通批高校的录取,并不是说达到本科普通批批次线就一定能录取到本科普通批高校。考生应该有风险意识,要充分利用批次划分和各批次志愿设置,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平行志愿可以减少考生落选风险,但不是“保险箱”,一旦陷入报考误区或报考不当,还是有落选可能。
(2)多填一个志愿就多一次机会。有些考生在每一个批次只填一个志愿,不填其他志愿,这实际上也减少了参与投档录取的机会。有的考生只填部分志愿,没有将平行志愿填满,实际上就是减少了自己平行志愿投档机会。
8. 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1)正确查询招生计划。为避免出错,考生在正式上网填报志愿前,必须先填好志愿草表。填写志愿草表时可采取两种方式查询计划和相关参考信息:一是通过2025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13、16、19、22期公布的招生计划、《湖北招生考试》杂志“2025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参考”公布的相关参考信息;二是通过“湖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查询与志愿填报辅助系统”(https://www.hbksw.cn)查询招生计划和相关参考信息。
(2)看清各批次填报时间和截止时间。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填报相应批次的志愿,时间截止后不能再填报或修改志愿,只能查询。安排在第1次集中填报志愿的批次,均不能在第2次集中填报志愿时填报;安排在第2次集中填报志愿的批次,也不能在第1次集中填报志愿时填报。本科提前批填报志愿的时间为6月29日8:00-6月30日17:00,考生要特别注意。
(3)正确保存志愿和安全退出系统。考生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或修改完毕、检查无误后,一定要点击“提交”按钮,输入自己设置的志愿保存密码或者通过绑定的微信号/手机号进行校验,将填报的志愿信息保存到系统。离开计算机时,一定要点击系统页面右上角“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再关闭志愿填报的浏览器页面,避免志愿被他人篡改。
(4)注意检查志愿信息。填报志愿完成后,关闭浏览器页面,建议考生最好再次登录志愿填报系统,点击“查询”按钮,检查志愿信息是否保存,检查所填各批次、院校专业组、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有误,是否遗漏。
(5)妥善保管密码和手机。切勿向他人提供自己的密码、手机、验证码。
(6)系统每天凌晨1:00至5:00关闭。填报志愿期间,每天凌晨1:00至5:00关闭系统进行数据备份,考生不能登录系统填报志愿。
来源:湖北省招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