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7532|回复: 0

《追寻红色足迹》英名长存大柴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用户组:版主

论坛元老雷锋精神闪耀宝石

QQ
发表于 2021-5-8 08: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钟祥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晨   发布时间:2021-05-07 18:17   【字体:[url=]小[/url] [url=]中[/url] [url=]大[/url]】   点击: 120次
1QKTH6-0.jpg

柴湖镇黄岔堤村位于钟祥城南,西邻汉江,版图面积6平方公里,在大革命时期,黄岔堤村与河西的塘滩码头都是控制荆襄的重要之地。

1QKQ019-3.jpg

日军侵占钟祥后,在中共钟祥县委领导下,先后成立了中共南区委员会、水湖分区委,水湖区委员会、黄岔堤党支部。黄岔堤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战斗。

1QKQ155-6.jpg

1943年11月13日,日军对水湖地区进行“扫荡”。京钟县独立团团长彭友德闻讯后,立即率独立团一部和李正乾支队一个连,前往许家马路,也就是现今黄岔堤村进行包抄围攻。由于敌情不明,误入敌人包围圈。许多战士倒在了血泊中,幸存的新四军奋勇冲向敌人,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斗打得十分惨烈。

1QKS923-9.jpg

团政委谢威闻讯率部增援,从堤上进击敌人,打乱敌人部署,掩护部队撤退。敌人见左右都有新四军运动,便停止追击。这次战斗,团长彭友德受伤,连长王友才、指导员李大勇等54人壮烈牺牲。突围后,谢威即率部东移。驻钟祥城、旧口、塘港等据点之敌赶到老堤和许家马路,到水湖“清剿”时,独立团已安然撤到南山,到了罗汉寺。

1QKT643-12.jpg

新中国成立后,黄岔堤村人民始终惦记牺牲的54位革命烈士,于1973年10月,在54位烈士遇难处修建了革命烈士墓,1980年立一座水泥纪念碑,碑文为“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于2018年进行了2次修缮,供后人世代瞻仰,纪念革命先烈。

1QKW253-15.jpg
1QKS239-18.jpg

1985年,柴湖镇黄岔堤村新四军54 烈士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黄岔堤村党支部、村委会也始终把铭记英烈遗志、传承红色文化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记者:陈晨)

编辑:钟祥市融媒体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