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4306|回复: 0

捐肾救子!这位湖北父亲用爱奋力托举一个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用户组:版主

论坛元老雷锋精神闪耀宝石

QQ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FEFA1D184CE42579C5B8DC615A1C220_w200_h200.png 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
极目新闻
F0CA5364C2EE44D3C30EB63ED29990CDE86D9D3F_size3_w100_h40.png

2025年07月25日 07:58:32 来自湖北








原标题:捐肾救子!这位湖北父亲用爱奋力托举一个家

极目新闻通讯员 庞赟 葛利利 汪佳 蔡旻高

7月20日中午,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高枧乡石咀村的炊烟裹着饭菜香漫出屋檐。58岁的张阳村端上一盘剁椒鱼头,嘶哑的嗓音带着轻咳:“开饭喽……”饭桌旁,正值33岁生日的儿子张易端起水杯,稳稳地敬向父母:“爸妈,谢你们带我来这世上,更谢谢爸爸给我的第二次生命。”瓷杯轻碰,响声清脆,张阳村仰头饮尽,喉结滚动间,藏着的不是苦,是33年父子情里最沉的分量——5年前,他左下腹那道15厘米的疤痕里,曾迸发出托举全家的惊人力量。

7BF66FD5C7138A1AF86D8838B1AEEAFE4CC65CF3_size156_w1280_h960.jpg

张阳村一家三口合影

只要人在,日子就有希望

张阳村的手,曾是村里最巧的。16岁学木匠,刨子过木,木屑如雪;墨线一弹,榫卯相扣。1990年,经师傅牵线,他娶了王望云,日子像刚上漆的木桌,亮堂得很。他在外走村串户做家具,她在家侍弄两亩薄田,一儿一女乖巧听话,日子和和美美。

1998年,王望云的腿开始浮肿,确诊慢性肾炎那天,张阳村把工具箱擦得锃亮:“有我在,不怕。”他接的活儿更多了,白天刨木,夜里给妻子煎药,药香混着木糠味,成了家里新的气息。2002年,张阳村盖起两层平房,没来得及刷墙,他又带着妻子去苏州打工——城里医疗条件更好,挣钱也快些。

在苏州的出租屋,王望云的病渐渐重了,几乎失明,还患上糖尿病。一年之后,经亲戚介绍,张阳村带着妻子到福州去做石材加工。石材加工涉及研磨、切割等操作,会产生大量粉尘,一般人不愿意干,但挣的钱多。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张阳村一干就是十几年。

2017年春,张阳村总觉得喘不上气,咳嗽时胸口发紧,检查单上“尘肺病”三个字,他看了又看,塞进了口袋。“只要人在,日子就有希望。”他对妻子笑笑,转身继续在石材厂打磨石板,粉尘呛得人睁不开眼,可那里工钱高,够妻子一周三次透析。

一根脊梁,扛起两个病房

2018年春节,张易回家,脸色透着不正常的苍白。张阳村拉着他往县城跑,再到武汉,“肾衰竭”三个字砸下来时,张阳村腿一软,手死死攥着诊断单,指节泛白。

王望云在走廊里哭得失声,他扶着妻子的肩,声音稳得像钉进墙的木楔:“哭啥?有我呢。”

那半年,武汉的医院走廊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王望云在三楼透析,张易在五楼住院,他每天楼上楼下跑,兜里揣着两张药单,哪样该饭前吃,哪样要配温水,记得比刨木的尺寸还准。夜里守在病房外,他就着走廊灯光啃干馒头,尘肺病犯了,咳得背弓成虾米,也咬着牙不出声——他怕惊醒病房里的妻儿。

张阳村这个身高近一米八的汉子,体重掉了30多斤,可摩托车总是擦得锃亮。每周三次带妻儿去县医院,冬天凌晨五点的风像刀子,他把妻儿裹进厚棉袄,迎着风开足马力。有回进医院,护士见他胡子上全是冰碴,嘴唇冻得发紫,递过热水,他摆摆手:“不冷,跑起来就热了。”

疤痕为证,苦难拆不散这个家

2020年深秋,张易的病情恶化,医生说“肾移植是唯一希望”。张阳村没等第二句,拽着医生的白大褂:“查我的!把我的肾给儿子!”

配型成功那天,“我的孩子有救了!”紧紧握着医生的手,张阳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手术前一晚,父子俩躺在相邻的病床上,侧过脸久久看着对方。张阳村只轻声嘱咐:“做完手术记得按时吃药,你妈还等着咱回家呢。”第二天,经过医护人员数小时的奋战,一颗承载着伟大父爱的肾脏被成功植入张易的体内。术后,张阳村醒来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手术成功了吗?我儿子怎么样了?”“手术很成功,你的儿子现在很好!”得到护士肯定的答复后,张阳村才感受到体内钻心般的疼痛,躺在病床上,泪珠从这个硬汉子的眼角滚落。张易醒来后,也是第一时间去找爸爸。

7739AAA17FEAD45306FE9763C36912667B2143D9_size162_w1280_h960.jpg

儿子张易指着父亲张阳村的疤痕

现在,张易每天要服药,定期去复查。王望云每天也要服药,打胰岛素,每周做透析,家庭的重担依旧压在张阳村的肩膀上。

7月20日,记者采访时,时隔近5年,回想起当时割肾救子的情形,张阳村云淡风轻的撩起左下腹的衣角,“喏,就这儿”一道长长的疤痕出现在骨瘦如柴的身躯上。他的语气很平静,平静得像在说别人家的事一样。那道疤痕像条沉默的河,在他消瘦的身上蜿蜒,河的对岸,是张易日渐红润的脸。

炊烟袅袅,彩虹总在风雨后

接二连三的打击,家里的积蓄早空了,还欠了不少外债。2022年,高枧乡把他们家纳入监测对象,张易在乡综治办有了公益性岗位,全家的低保金也提高了标准。“老张人很不错,村里只要有事做都会首先给他打电话,就是为了让他多赚点钱,贴补家用。”村干部廖志恒说。

张易在岗位上格外上心,登记台账时字写得工工整整,调解矛盾时总说:“我爸教我的,做事得凭良心。”他记得最难时,乡亲们送的一篮子鸡蛋,村干部冒雨送来的救济款,这些温暖,都成了他工作时的不竭动力。

“如果我的时间合适,他们会主动给我介绍工作。还有乡里和村里的干部也经常来我家问情况,我很感激。”对于大家的关心和照顾,张阳村和家人都铭记在心。

采访那天,“坨子雨”骤然而至,雨帘把村子裹得严实。可饭点一到,张阳村家的烟囱准时冒出袅袅炊烟。雨停时,彩虹斜挂在山脊上。张阳村在院子里擦着那辆骑了7年的摩托车,金属件在阳光下闪着光。

屋檐下,王望云摸索着叠好刚晒的衣裳,张易在一旁搭手,张阳村蹲在灶前添柴,火苗舔着锅底,映得满屋子暖融融的。这家人的日子,就像这灶火,或许添柴时要费些力,却总在稳稳地燃烧、亮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