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18303|回复: 1

[教育经验] 【睿姐育人】(五)何必剑拔弩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3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品茗(李睿) 于 2020-3-3 20:35 编辑

何需剑拔弩张

文/李睿
120949f6d3890e9267c63227df818ab.jpg

   十年前,我在广州一家私立学校任教初一。开学一段时间后,班级转入一位叫硕的男孩。

   硕的家在云南宣威,家境殷实。他才十三岁就独自乘飞机、汽车来来往往于广州、昆明与宣威,跨省求学。关于转学,硕的父母称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我暗想:中途转学,而且远转外省,往往没那么简单,我要做好应对特殊状况的准备了。

   初入班的硕很讨人喜欢,不仅对人彬彬有礼,总是未曾开言先启笑颜,而且办起事来也有条不紊,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玩得转篮球,踢得好足球,打得一手架子鼓,弹得一手吉它。

   正如我当初预见的一样。硕在大放光芒的同时,很快暴露出种种不足。一次自主学习,面对同学从文中找出的一个填空题,看上去稳重沉着的硕急得抓耳挠腮。我走过去,硕嘟囔着对我说同学乱出题,文中找不出问题与答案。我看了看题目,奇怪地问:“硕,你看,同学出的这个填空题有很明显的提示,要填空的内容外面有引号。你在文章中找引号,是不是就很容易把答案找出来?”硕点点头。可是过了一会,我走过去,硕还是苦恼万分:“老师,文章中根本没引号。”我惊讶地看看硕,确信他不是故意捣乱,才对他说:“真没找到?那你现在到第三自然段看看有没有引号。”硕找了一遍后,气恼地说:“老师,还是没有啊!”我再次审视了一下硕的脸,耐心地说:“再找一遍看看,用手指着每一个句子,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读,仔细点啊。”硕又浏览了一遍,仍然坚持没找到。我按捺住将要升腾的怒火,尽量平静地指着书本对他说:“你看,这是不是引号?”“啊,是哦,我刚才怎么找不到?”看到硕一脸困惑茫然又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想起一件往事:有一次,我请爱人帮我取一个物品,他指责我记性差,我让他找的地方压根就没这物品。“拉锯战”了一会,我只好亲自出马,不想一眼瞄准目标。当我气急败坏地抓起就在眼前的物品伸到老公面前,他一脸尴尬一脸羞赧一脸茫然。我的爱人,还有硕,他们是不是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或障碍呢?

   细细回想,自己不也存在类似的障碍吗?明明谙熟歌曲的旋律,在心底能哼谱子能唱歌词,可一旦张口歌唱,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仅音域太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而且节奏也常常把握不准。试了几次,我索性只听不唱了。硕该不会对识字和识别某些符号,存在障碍?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免不了遇到类似问题,我仍然装愚钝,平平静静地和硕一起解决问题。不久就是月考。在这次月考中,硕考数学交了白卷,语文考了六十多分(语文、数学、英语都是150分)。教数学的闫哥找硕谈话,批评硕学习和考试的态度不端正,指出按能力硕完全可以考六七十分。硕两眼发直似乎视线没有焦点,从头到尾除了偶尔点头摇头,始终一言不发,最后师生不欢而散。

    接下来,我仍然常常指点硕做作业,上课也常常喊他起来回答简单的问题。对于硕匪夷所思的地方,我还是装着不以为意。

   又一次月考,考前我对硕说:“你看你上次很多题没做都考了六十多分,如果你这次抓紧点时间做题,把作文写完,就能及格啦!九十分向你招手呢,硕你可一定要尽量把题做完呀。”硕微笑着点点头。这次考试,只剩下三十分钟时,巡视领导告诉我:“你班的硕只写了作文,前面的题大把大把空着哦,我刚才提醒了一下,你再去看看。”(月考时,特殊情况下科任教师可以到考场处理问题)

   我来到教室,硕两眼发直地愣着。我走到硕身边,拿起他的试卷。果然,硕的基础才写了几道题。我轻声对硕说:“硕,还有二十多分钟,你要抓紧时间做题,争取及格呀,你不是答应老师抓紧时间做题的吗?”硕不语。我轻轻拍拍硕的脊背,“老师出去啦,你可要尽力做啊!”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告诉我:“你那个硕,开创语文零分的先河啦。他把已经做过的题用涂改液全部涂掉了,作文也涂了,一个字不剩。”

   我大吃一惊。这个硕,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呢!现在该怎么教育硕?是剑拔弩张、兵刃相向,还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还是干脆熟视无睹、置之不理?我纠结了一会,才去找硕:“硕啊,今天,你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老师呢。”听到我的话,硕笑了笑,马上又收敛起笑容,低垂着头沉默不语地站着。“好啊,硕,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呀!”硕又笑了笑,还是一声不吭。我继续说:“今天伤害了老师,老师的心都流血了哟。不过硕啊,你下次可不能在在我流血的心上再戳一刀,要尽力帮忙抚平老师的伤痕哦,可以吗?”硕点点头。

   再指点硕做作业,或者和他聊天,我偶尔还是开玩笑:“硕,你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肯动笔,看了真让我头疼!可是看到你着急苦恼的样子呢,老师又心疼!”“硕,你打架子鼓收的徒儿可真多,特殊辅导的‘生意’好得都超过我了!”……听到这些,硕总是摸摸自己的脑袋冲我笑笑。

   后来,硕语文仍然常常不及格,即使及格也只是勉强过九十分,但他再也没有赌气使性子了。回想起来,如果我那次找硕之后,第一时间就急不可待地质问他为什么那么做,疾风骤雨似的发一通脾气,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一通大道理,结果会是如何呢?

   俗语说“六月天,猴子的脸”,我要说,青春期的孩子才更像猴子的脸,你不一定能猜透他们的喜怒哀乐,你也不一定能找准对症的药方。我们能知道的就是:不能用常规来看待青春期的孩子,不能针尖对麦芒,事事都较真。教育教学中,对于青春期孩子的过错,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是初犯还是常犯,是非原则性问题还是原则性问题,是偶发性问题还是必然性问题来对号入座,也不能固守“教育要及时”“小树苗不及时扶正就会长歪”等教条,当时轻描淡写或者干脆置之不理,先冷处理、钝化矛盾,“秋后算账”或找准时机再“点石成金”常常收效更佳。

   待人处事不是给人压力、给人逼迫,就能取得好收效,疾言厉色或者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尊重、温暖、安详、爱语,才更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相信读过伊索《风和太阳》的人都知道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这个道理:风用力对行人吹,希望把行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愈吹,行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行人身上,没多久,行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教育青春期孩子也是这样。面对孩子的叛逆,我们做老师、做父母的,不妨在某些情况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尝试多一点变通,多一些豁达、宽容,添一点从容、调侃与幽默,陪伴、守望他们平和地度过叛逆期这样一个非常时期。31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何需剑拔弩张呢?“多一些人情味,多一分慈悲,多一些柔软语,多一点关爱的眼神,人与人之间就能连成一片蔚蓝而清澈的天空”,播种尊重、宽容、友善、温和,我们就能拥有星云大师描绘出的这种美好境界。

闲品茗淡听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用户组:Lv4

发表于 2020-4-23 20:26:17 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一些人情味,多一分慈悲,多一些柔软语,多一点关爱的眼神,人与人之间就能连成一片蔚蓝而清澈的天空”
——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够这样,我们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我们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