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13899|回复: 2

花朝——古老的华夏青年节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用户组:总版主

发表于 2019-3-8 08:16:06 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臧合轩 于 2019-3-8 09:16 编辑

荆门市传统文化协会

青年节,属于青年人的节日。说起这个话题,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1919年那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青年节”。还会想到联合国大会决定的8月12日,“国际青年日”。

古老的华夏早就有自己的青年节——花朝节。 mmexport1552001707275.jpg

花朝节简称花朝,亦称挑菜节,岁时八节之一。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等。各地的节期因时代、地域有所不同。如《提要录》一书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中亦言:“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广群芳谱》一书引《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鲜花与少年的节日,鲜花与野菜的混搭。

荆门地域风俗,花朝节期半个月,从二月一日夜的搭台唱戏贺土地老爷生日开始,二月二日正式为土地老爷祝寿,上戊日(十日)祭社神,十五日望日祭花神结束。全年二十四节,每一节也正好十五天。《荆门州志·风俗》记载:“二月二日,土地神诞。先夜灯柱、古乐、扮戏庆贺。临期拜祝,食寿面,饮福酒,女不游春,男不踏青。花朝,纳彩问名,多以是日为吉。移树结花果,从此农夫举趾,蚕女始事纺杼。咿轧之声,与书馆雒诵声相答,丙夜方息。二月上戊日为社会,以祭社祈谷,园畦播种,田丘铺泥。”
叶茵《机女叹》:“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

正月初一到十五为年头,二月初一到十五为花朝。老祖宗颇有深意。

荆门民谚:“二、八月,乱穿衣。”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的两个望日不冷不热,什么季节的衣服只要漂亮绚烂都尽可以上身。《熙朝乐事》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二月十五,家家祭花神后,青年男女结伴郊外。男生游览折柳赏花或称“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游春,或者“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十二月花神各地不同,有多个版本,荆门版的花神正月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男花神有屈原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都是青年男女的花样年华。华夏历朝历代,不同地域皆有花朝节。

据《广群芳谱》、《秦中岁时记》等典籍记载,花朝节习俗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

花朝从春分(二月头)开始,二月十五进入高潮,尾声可以延续至清明。立春时大气已经回暖,出现萝卜长筋、白菜抱儿、红苕生芽等春的气象。春分,百草生芽。上戊,花枝打苞。花朝,百花初放。清明,桃红柳绿。

传说唐太宗在花朝节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挑菜御宴”。俨然百花之主的武则天每到花朝节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唐宋好雅集,好雅宴,爱喝酒、爱写诗,还喜欢喝茶。在自然山水之间做这些事,沉醉于桃红梨白,更多些雅趣。这一时期的花朝节还只限于士大夫,并不普

北宋开始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等接地气的内容,扩大到民间不同的阶层。而且还影响到各个兄弟民族。苗、壮、白、布依族、满、侗、黎、畲、鄂温克、赫哲等民族也过花朝。此外,壮族“百花仙子节”、“花婆节”、“农具节”,白族二月十四“春会”,苗、瑶、壮、白等族的三月三,都有花朝节的元素。

《诚斋诗话》载:“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荆门民间也称花朝节为姑娘会,旧时未出阁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一天皆出城玩耍,相聚交友。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挑野菜。

荆门童谣:“荠米子菜,蒸蒸菜。好吃的婆娘拿碗来。来早哒,还没熟。来迟哒,没得哒。”

《诗经》中广有野菜记载,民谚说“须知堂里饤头肉,不似山中野菜羹”。花朝节增加挑野菜的内容,何止是扩大参与面,多了平民阶层,多了许多野趣。还给士大夫阶层的青年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忆苦思甜”课,传授了食用药用的植物知识。

天道无常,人生无常,多认识几种野菜,灾荒年景是可以救命的。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篇,列灰菜为救饥可食野蔬。不光茎叶,“穗成熟时,采子捣为米,磨面作饼蒸食皆可。”即便准备学不食周粟、避世全节的隐士逸民,花朝挑野菜也权当是野外生存训练。
mmexport1552004210455.jpg
mmexport1552004362370.jpg
mmexport155200460217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用户组:总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08:28:55 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尚任有竹枝词形容花朝归来:“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这一天,荆门民间的“移树结花果”有植树节味道,农夫试犁,女子开始纺织,书馆吟诵相答,都有争春的意义。







    据《博异记》载,唐朝天宝年间有花迷名崔玄微,遵花仙子嘱咐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十二日五更时分,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时狂风大作,但彩帛护持,枝上花朵毫无损伤。世人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在五更,故称“花朝”。但笔者认为,青年为花,花期不过百日,花开花落、朝花夕逝,人生苦短转瞬就是百年,青年人应格外懂得珍惜自己。







作       者:王    君  本协会副会长

图片来源: 网    络

本期编辑: 魏萧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用户组:总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08:29:00 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尚任有竹枝词形容花朝归来:“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这一天,荆门民间的“移树结花果”有植树节味道,农夫试犁,女子开始纺织,书馆吟诵相答,都有争春的意义。







    据《博异记》载,唐朝天宝年间有花迷名崔玄微,遵花仙子嘱咐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十二日五更时分,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时狂风大作,但彩帛护持,枝上花朵毫无损伤。世人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在五更,故称“花朝”。但笔者认为,青年为花,花期不过百日,花开花落、朝花夕逝,人生苦短转瞬就是百年,青年人应格外懂得珍惜自己。







作       者:王    君  本协会副会长

图片来源: 网    络

本期编辑: 魏萧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