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老师有这样的要求: 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看似在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 其实对孩子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 - 1 - 教学内容小学化 偏重智力教育 无视孩子的个体发展水平和均衡发展 强化拼音、写字、算术、英语等能力的培养 - 2 - 教学形式小学化 以单调的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 偏重知识灌输 忽视孩子自主探索 - 3 - 教学布置小学化 忽视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 将教室布置成小学课堂 以课堂教学环境取代游戏化场景 - 4 - 评价维度小学化 把孩子学会多少知识 认识多少汉字和单词 作为评价指标 - 5 - 生活方式小学化 孩子的课余时间全被学习占领 补习班、考试、比赛 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有多大? - 1 - 违背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 提前把小学的内容灌输给孩子 往往高于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水平 拔苗助长的后果反而害了孩子 - 2 - 造成孩子厌学情绪 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知识 容易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造成孩子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 - 3 - 引起家长盲目竞争 家长们争相把孩子送进小学化的幼儿园 并对老师和园所提出各种要求 让园所和机构不得不迎合各方需求 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 更是让孩子失去了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 - 4 - 让孩子失去幸福感 过于繁重的学业 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应付学习 失去了童年本该有的精彩 - 5 - 打破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 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在幼儿园阶段 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和做题完成的 而是通过“游戏”的形式 让孩子各个领域的技能得到发展 - 6 - 影响孩子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方面都同等重要 各个方面均衡发展 才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 - 1 - 学习适应集体生活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 慢慢建立“个体”和“集体”的概念 体会到“自我”与“环境”的联系 幼儿园里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能够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 2 - 学习与他人社交 除了学习常见的社交礼仪 幼儿园里的角色游戏模拟成人社会 孩子们不仅能增长自己的生活经验 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交往能力 - 3 - 学习自理能力 老师会尽量给孩子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 自己动手穿衣、如厕、进餐 并且通过游戏和活动 让孩子逐渐学会生活自理 - 4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会用动静交替的模式 安排好孩子们在园里的作息时间 按时吃饭、按时午睡 规律的作息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 5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里的“学习” 不是学背一首古诗、一个单词 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学会专注把一件事做完 学会不断尝试、坚持不懈 学会去探索未知事物 这些品质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最后的话
作家冯骥才说过:“风可以吹走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我们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法强行给他们灌输自以为适合他们的知识,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其实在幼儿园3年,老师们设计的每一天的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与小学衔接:小班培养自理能力、中班培养社交能力,大班培养学习能力。看似在玩,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获得知识、培养习惯、具备适应小学的能力哦。
欢迎分享给更多家长受益哦! 来源:幼师口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