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臧合轩 于 2019-9-13 00:43 编辑
”白云红土”之三 92岁的志愿军“歌王”--访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黄祖德
原创: 荆门市传统文化传播协会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八十二年前“七七”事变,日寇的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五千年华夏文明危急。适逢“七七”事变纪念日,市传文协会和钟祥志愿者协会胡集分会的“白云红土”第三站原本想采访一位抗战老兵,但胡集自来水厂的刘国全先生向我们推荐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老人叫黄祖德,92岁高龄,住钟祥市胡集镇赵集村三组30号。身份证号:422431192812202114。
我们一想,打的都是侵略者,狗强盗,同类项可以合并。正好老人也是这么想的。黄祖德被日寇刺刀割掉了右耳的上半部分,那时他才12岁,太小了无力反抗。
胡集镇的周棚村,原丰收大队,解放前叫锣提沟,提着铜锣喊人的意思。沦为“落气沟”,是因为日本鬼子在这里集中屠杀白云一带难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落气”断魂。
年幼的黄祖德眼巴巴看着满沟乡亲们“落气”,到长大有了力气想找日本鬼子报仇时,狗强盗早已投降回国了。正在恨恨的“无交割”,美国佬打到朝鲜。
1952年6月份,黄祖德终于被批准参军入朝,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番号是16军32师95团二营机枪连。老人说,上前线只带了两双鞋子一个雨单(无袖雨披),一件大衣,在前线一呆就是五年多。
一
在朝鲜战场,黄祖德所在连队驻守中线“前300”高地,对面是敌人阵地“394.8高地”。虽说随时准备打仗、牺牲,但五年几乎没打过仗,黄祖德为此十分遗憾。他说,1953年7月27号停战了,“军事分界线”的牌子一插,两军各自的前线三公里,72小时内所有工事都要毁坏,联合国的飞机在上空检查。
黄祖德他们心有不甘,心想万一再开打没有坑道怎么办呢?于是把坑道的两边一边埋一副炸药,坑道门用麻袋装上土坷垃堵上,外面也装一副炸药。炸药炸了,不过把门堵上了,里面工事好好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黄祖德和战友们时刻警惕美国佬新的挑衅,等着“一旦间,缓过气来张牙舞爪他又发疯狂。”战斗爆发了只要把坑道门挖开,就可以重新利用坑道作战了。
黄祖德说,本来遇到过一次打大仗机会的,那几天天空中已经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一触即发。我军一个参谋被敌人抓了,首长说我们要抓敌人一个更大的官,随时准备进攻。战士们兴奋得摩拳擦掌嗷嗷叫,可惜停战协定签了。
幸好黄祖德是个乐天派,没有郁闷出病来。他接受我们采访一直且歌且说,首先唱起了《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野心狼!
为了保卫祖国, 为了保卫家乡。
打败美帝,保卫和平,
嘹亮的军歌威武雄壮。
我们的先辈去朝鲜打仗,
英勇战斗是民族的脊梁。
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
嘹亮地军歌在耳边回荡。”
老人不时还说一段快板,“当里个当,当里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他敲打着山东快书的节奏板子。
老人唱的《志愿军入朝》,我们大家都是头一回听到:
“1950年6月份,
红红的太阳下了山。
英雄的部队呀入了朝哇,
朝鲜的撒拉米(人)都来到,
老大娘是阿妈妮,
老大爷是阿巴吉,
阿志妈妮是大嫂,
老大爷老大娘把你们的房子借给我们住。”
您会说朝鲜话吗?大爷。老人骄傲地说:“当然。”他逐一表演着朝鲜各种日常用语,似乎感觉不够劲,干脆引吭高歌,唱起了朝语歌曲《在泉边》。
“我们大家提着水桶,
一同来到泉水边上,
见一位战士背着脸儿,
怕羞似的在洗衣裳。
我们偷眼朝他一望,
哎呀洗的太不像样,
虽然是害羞也还是把话讲:
快让我们帮你洗吧,
快让我们替你帮忙,
快让我们替你帮忙。
我们大家提着水桶,
一同来到泉水边上,
见一位战士正在淘米,
把泉水弄得哗哗的响。
我们齐把水桶放下,......”
二
五年间虽没有爆发大规模战斗,但毕竟是火线,敌我双方相互“敲麻糖”,随时冷枪冷炮招呼,处处有危险。黄祖德曾两次幸免于难。
黄祖德说,在战场上,你不管到哪里,随时都要给自己挖“猫儿洞”,因为敌人随时炮击。一次正在抢修工事,敌人炮弹呼啸着就“吊”过来了,战友徐国礼还在找“猫儿洞”。黄祖德大声喊:“你赶快卧倒。”炮弹在身边爆炸,两人被埋了一身土,没事。
黄祖德说:“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炮弹爆炸后,弹皮是呈锅底形往上飞的,然后落下来,你就是在炸弹旁边,只要人卧倒用土坷垃掩盖着,就没事。不像机枪上来一扫射,只要被打中,身上就是好几颗子弹。
有次和友邻部队换防,别人下来,我们上去。敌人飞机探照灯晃得眼睛看不清目标,中途休息了一次。上去后中间是山沟,横山。山沟翻过去是团部,团部暴露了目标,飞机从我们工事上空飞过去。飞机飞得相当矮,里头的人都看得到,但上级命令不准开火。要是打,我们在高山上,九挺重机枪怎能打不到?上级说不能打,怕暴露目标。那种飞机我们俗称“老油条”,是侦察机,发现目标一呼叫,便是敌人的一轮炮火覆盖。
休息后我们再上路,前面有个猫耳洞,猫耳洞前面有个小树林,小树林前面有个大石头,后面的山洞就是我们的阵地。班长说,大石头下面就是敌人,走到大石头就不要再往下走。
第二次,一个战友在身边被炸伤。坑道里只有重机枪班班长胡兴达、副班长聂光友、松滋徐国礼和黄祖德、贾树熙5个人。伤员屁股被炸伤大声叫唤,很容易暴露目标,黄祖德耐心安慰鼓励伤员,将伤员救回来。
有一个到前线慰问的文艺女兵,不好意思在工事中解决”妇女同志生理问题”,想爬上交通沟解决,黄祖德一把拽她下来。她说:“同志,我要小便。”黄祖德坚决地说:“就在坑道解决。”敌人的冷枪正瞄着呢!但后来听说这名女兵因为同样的不小心牺牲了,在别的部队的工事里。
《慰问志愿军小唱》是那位牺牲的女战友唱过的:
“紧敲那个板来呀慢拉琴,
我来唱光荣的志愿军。
中国出了咱志愿军,
一棒打坏了杜鲁门!
中国出了咱志愿军,
和平幸福有保证。
和平幸福有保证,有了保证!
我们这里呀,
敬祝同志们身体好。
立正敬礼来慰劳。
同志们真呀真英勇,
我来敬礼来慰劳呀,
这是代表全中国人民把心意表!
志愿军向前冲,向前冲,
敌人就丧了胆,发了慒。
咱们要把敌人一包围,
他浑身哆嗦眼发楞。
哎呀呀,你看他,
举手缴枪哭着喊着求饶命,求饶命。”
三
黄祖德1955年入党,提升为8班班长。本来按新《兵役法》三年复员,55年按惯例部队新老交替,老兵应全部复员。指导员说:8班长你不复员,留下来带一年新兵。黄祖德大声回答:“我是党员,服从党的安排。”直到1957年上半年,才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1957年刚返乡时,黄祖德和乡亲们一起参加水利建设,投身于襄河大堤加固加高工程热潮。下半年,服从组织安排进入荆襄磷矿地质队工作。61年精兵简政时响应组织号召回乡发展农业,以后就一直在赵集村务农。老人说:祖国最困难时期,需要发展矿业时,我去矿业;三年自然灾害,祖国需要发展农业的时候,我就回来。
黄祖德以军人无条件服从的态度服从组织上的所有安排,即便当年受命配合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朝鲜平康拍摄电影《上甘岭》,出演心里痛恨的美国鬼子。打着美国旗帜,钢盔帽一戴,卡宾枪一拿,用纸做个假鼻子往鼻子上一安,鼻子就高了。
黄祖德说,想想朝鲜坑道里的生活,就一辈子不会怕苦。
战场生活的艰苦程度,是局外人无法想象的。在前线基本没有洗过澡,没有吃过真正的“饭”,早晨就是每人一把“米茶米”。敌人从这里撤下去的,知道这里有一口井,不时拿炮火往这里轰,我们必须趁着炮火间隙抢水喝,抢回来的水用四方形的洋铁皮桶装好了存放在坑道里。虽然都是泥巴浆子的水,也必须漱口、必须喝。用抢来的泥浆水熬稀饭,也只能用酒精点火来熬。无法用柴火,因为一旦用柴火,坑道里会冒烟,就会暴露目标。
零下40度严寒,每个战士都要擦部队配发的“冻疮膏”。黄祖德老人手里捧着的圆形“冻疮膏”铁盒子已经变成了黑色,产生了岁月油亮的包浆。老人轻声唱起《祖国来信》的歌:
“我在战壕里学文化,
通讯员小王跑来啦,
笑嘻嘻交给我一封信,
我急忙打开仔细看看它。
小王说我的喜报回了家,
前十里乡亲们都欢迎它。
锣鼓敲得阵阵响,
乡亲们脸上笑开了花。
祖国的人民有交代:
可要勇敢地杀敌人,
把光荣的喜报送回家。”
我对老人说,黄爷,现在我们又在和美国佬打,打“贸易战”。黄祖德一挥手:“打他们,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说着,他又豪迈地唱起《弹药库》:
“我们来到弹药库,
咱们的弹药真正多,送给鬼子当馍馍;
爆破筒,三尺长,送给鬼子当干粮;
手榴弹,真好看,送给鬼子当饼干。
打竹板,往前看,前方美丽风景线;
不怕死,不畏难,志愿军是英雄汉;
轰不垮,炸不断,咱们钢铁运输线……”
黄祖德老人曾经有一块“和平万岁”纪念奖章,是1953年10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的。奖章正面红釉为底,有和平鸽一只,上有“和平万岁”四个字。但42年前,他毅然把这个“宝贝”送给入伍参军去贵州服役的侄子。忘战必危,我们不怕打仗,但我们打仗是为了捍卫和平。
黄祖德记忆力惊人,六十多年了他还记得住班里每个战友的名字。钟祥县一起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有冷水的刘国清、荆门县同时入伍的抗美援朝战士有:张德清、郭世兴(爱人是妇女主任,亲自送他)、石正炎、何普成。何普成名字谐音不好,每回一点名就成了:“活不成。”惹得战友们取笑,但好在班里5个战友全部安全回国。
坑道里战友五人:班长胡兴达、副班长聂光友、松滋徐国礼、贾树熙、黄祖德。
8班全体战士:山东石秋河、副班长四川的熊康林、四川的吴修恒、河南的陈克强(党员)。
黄祖德老人希望新闻媒体把战友名字登出来,更希望战友们健在,可以聚一聚。笔者庄重地握着老人手:“只要您的战友还在,不管在哪里,我们都想办法让你们聚在一起喝一杯!”
总 242 期 (2019)第 58 期
作 者:
王 君 市传文协会副会长
李 睿 胡集文化传播志愿者
图片来源:
石俊峰 市传文协会副会长
臧合轩 钟祥市志愿者协会胡集分会会长
网 络
本期编辑:
魏萧竹 市传文协会志愿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