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14485|回复: 0

[文学] 我家的“人民”与“警察”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用户组:总版主

发表于 2019-7-4 11:33:57 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臧合轩 于 2019-7-4 19:17 编辑

随笔 || 我家的“人民”与“警察”
原创: 磷都文艺  




                      我家的“人民”与“警察”

                               作者  李 睿

(谨以此文献给敬爱的婆婆,祝福婆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曹老巴子(方言,对姓曹老太太的亲切称呼),要救火啊,走那么快?来,来,来,打牌。”“哈哈,十万火急的事啊!要回去做饭。”“坐坐嘛,还早呢……噢,晓得了,一定是你家‘警察’回来了吧?”“哈哈,‘警察’回来喽,不跟你们唠叨啦……”

这位被打趣的“曹老巴子”,已经74岁的老太太,就是我家的“人民”。至于那个“警察”嘛,特指做人民教师的儿媳妇。顺便说一下,有时候,家中最小的那位接班人也会被人们称为“小警察”,延伸下去,我家的“警察”,威风凛凛的或者不威风的,就是一群;我家的“人民”,有且仅有“曹老巴子”一人。

这位“人民”性格很爽朗,常常喳喳哇哇,是一颗名副其实的大众“开心豆”,她出现在社区的哪一片,哪一片就一定是热闹的海洋,飞扬起笑声串串。在家里,“人民”也是高门大嗓,嘻嘻哈哈。“警察”只要在家,就屁颠屁颠地跟在“人民”身后和她拉呱。有时候“警民”合作完毕,“人民”会笑哈哈地大声夸赞“警察”。比如过年炸完食品,“人民”就夸“警察”是自己的“绝配”,联袂完成的炸油馍尖那是最好看最好吃!

这位“人民”有时候爽朗到粗犷“强悍”,一次还制造了“袭警”的旷古奇闻——不过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次全家一起吃饭,两岁多的“小警察”站在椅子上,吃着吃着,突然一伸脖子,张口把不合口味的凉拌黄瓜又吐进菜盘内。“警察”急了,批评“小警察”:“宝贝不喜欢吃,给妈妈说一声,吐到垃圾篓或者空碟子里呀。你吐在盘内,大家还怎么吃呢?”“小警察”很少受到这样的批评,不满地舀了一勺白粥,示威似的倒进菜盘内。这还了得!“警察”生气了,轻轻拍了“小警察”的屁股墩。“小警察”眼睛斜看着“人民”,“哇”地哭了。“人民”急了,重重的一巴掌飞到“警察”的脊背上,打得“警察”泪眼婆娑。“警察”泪眼婆娑,还得乖乖地垂首倾耳领受“人民”的“责骂”:“吐了就吐了嘛,就是要说他,你不会好好跟他说啊,你不会在吃过饭后再说啊?”不过,事后,“小警察”不在身边了,“人民”满脸愧疚、满脸真诚地对“警察”说:“不沾(不行)呀,当爷爷奶奶的,就是太宠孙子了,没办法。这小皇帝还真要怕个人,还是你管着好,不过你可千万别当着我们两个老家伙的面管教。”弄得“警察”哭笑不得。

“人民”骂“警察”、打“警察”的事不常有,“人民”疼爱“警察”的事情却常常有。“婆媳是冤家”这条自古而今的告诫在我家还真不是什么“真理”,因为我家“人民”婆婆与“警察”儿媳,真可谓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警察”是虚寒体质,特别畏寒,一到秋冬,就蔫了。“人民”亲手为“警察”编织暖和又时尚好看的厚毛衣,为“警察”织棉袜、做雪地靴。家里新絮的棉被,必定是给“警察”用的。铺盖棉褥,必常常被“人民”抱出去用暖暖的阳光烘烤过。冬天,“人民”还会趁“警察”不注意,把“警察”刚换下的衣物拿去洗净、晾好。有时候“警察”喜欢出去玩,半夜回来,房间暖暖的,原来开过暖风。被褥也铺好了,卷折好的棉被里,还藏着个暖暖的热水袋。

是“人民”,给了“警察”整个暖冬——不,是给了“警察”一个又一个暖冬。

“民以食为天”,“人民”自然不会忽视怎样养好“警察”的胃,她总是想法设想让大家吃上可口菜,放心菜。“人民”开辟了菜园,种上“警察”爱吃的蔬菜,还专门为馋嘴的“警察”种植玉米、花生、豌豆。因此,“警察”总是能吃到时令新鲜又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警察”到外地工作后,“人民”采摘、晒干花生和豌豆,精心挑选出最饱满的米粒并包装好,让“警察”远行时带上。夏天回家度假,“警察”和“小警察”特别喜欢吃油焖大虾和水煮手抓大虾。可是,做材料的大个龙虾是抢手货,不是被虾贩收走贩卖到外地,就是早被大餐馆预定。为了买到大个的龙虾,聪明的“人民”总是起个大早,到进入集镇的路口去拦截卖龙虾的农民,与他们软磨硬缠,极尽好话。“人民”每次出击,都能喜笑颜开地“凯旋回朝”,让“警察”和“小警察”一饱口福。



都说“人民”是“警察”的衣食父母,这点,在我家,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吧?

“人民”经历坎坷,也没读过多少书,但却极懂得营造温馨。她自幼父亲病故,稍大点又失去母亲,跟着祖母长大,十几岁就做了“童养媳”,四十多岁才作为家属从农村被招工到集体制企业。可是生活并没有磨去“人民”的那份细腻与浪漫。以前,“警察”每周回家度假一次,临走之前,“人民”要么为“警察”采回一大束香喷喷的栀子花,要么剪一两枝她自己种植的月季。后来,“警察”远离家乡到远方工作。每到生日这天的一大早,“警察”就会收到“人民”通过电波送来的关切问候与浓情祝愿,于是,一整天,都是那么的幸福、温馨。

是“人民”,给“警察”的恬淡生活增添浓浓的甜美味道。

“人民”还常常提醒“警察”,要多孝敬母亲,陪陪自己的母亲,多给母亲些零花钱。“警察”的父母两次整数大寿,“人民”都亲往祝寿。平常,“人民”也时不时为“警察”的母亲买点小礼物。2006年,小区暂住进一名治疗风湿的医生,“人民”电话指示“警察”:“你妈有风湿,好可怜的。现在有个专治风湿的神医住在这里接诊,好多人治疗了都说有效呢。你是不是也给你妈治治?就是麻烦点,要每天钻进装药材的袋子里蒸两个小时,连续蒸上半个月。”“这……寄钱治是可以,只是这种治法岂不是要住下来,还要有人照料?”“就住我们家啊,照顾嘛,反正我也闲着没事,我照顾。”“这……”“警察”犹豫了,“这怎么好意思,您都过六十了,又有高血压,按说我这个做儿媳的该照顾您才对,哪里好意思不仅不照顾您,还要您帮我照顾我妈呢?”“人民”语气高起来:“什么好意思不好意思啊,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你妈把闺女都送给我了,我照顾下她感谢下她有什么难?我现在身体好着呢!”就这样,“警察”负责财务保障,“人民”负责友情支援与后勤保障,将“警察”母亲接去治病照顾了半个月。

似乎有些跑题,因为通篇都在写我家的“人民”,写“人民”对“警察”怎样,却没有提到“警察”对“人民”如何。这个嘛,哈,一则,是“仓库”中只能提取一点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二则,“警察”把满满的爱还都储蓄着呢,时时准备支取。不过,还是说说两件事啦。

“人民”自己是极节省的,就是病了,有时候也不舍得去医院,说吃点药就好,上大医院检查或者打点滴“太花钱”。“警察”给钱,“人民”也常常不肯接、不愿去。有一次,“警察”给家里打电话,聊着聊着突然发现“人民”的声音不如往常洪亮,电话中少了朗朗笑声,赶紧问:“妈,你声音不对头,怎么啦?不舒服?”“你不操心哦,我没事,老毛病了,血压升了点点起来,没事的,都吃药了。”“你是不是又自己吃点药了事呀?要去看医生的啊,你叫爸陪你去看医生啊。”“没事啊。”“不行,你要不去,我回来押你去啦。”……第二天是周末,“警察”回到家,“人民”准备做饭,脸色黄黄的。“警察”发怒了,呵斥“人民”:“你是不是还没去医院?怎么总喜欢撑着呢?!现在就去看医生!”“警察”一发怒,后果很“严重”,“人民”只好“垂头丧气”地屈服,被威风凛凛的“警察”押送到医院。

还有一次,母亲节,“警察”给“人民”打电话,哼哧了半天,有几句话终于挤出了嗓子眼:“妈,母亲节快乐!一直把您当自己的亲妈看,可是,平常都不好意思说不出口……”“妈都知道的,都知道的啦……哈哈”话筒里传来爽朗的笑声,“警察”听着,发现自己已经泛出了泪花……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在《归家》中尽写亲人心系离人、望亲归来的殷殷渴盼,尽写离人羁旅他乡、牵挂亲人的惆怅哀伤。“警察”儿子、“警察”媳妇、“警察”孙子如今都不在身边,我想:我家的“人民”婆婆,一定是“盼伊归来迟,赢得鬓边丝”吧?


作者简介:

李睿,荆襄东区小学教师。信奉“面向阳光,就不会生活在阴影”,喜欢以微笑的生活姿态前行,以年轻态的纯真润泽沉淀智慧的年龄。爱码字,爱美食,爱捡拾风景。在《作文通讯》(初中版)《湖北教育报》《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教师论坛》《荆门日报》《荆门青年报》等报刊发表写作指导文、教育教学论文、教育随笔、生活散文百余篇,辅导学生在国家级刊物《作文通讯》发表习作近两百篇(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