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论坛首位超级版主,论坛最佳“捡漏王”
  
用户组:版主

|
在线钟祥的我镇历史
关公在这儿休憩放马 丽阳比胡集历史更早吗?
胡集镇隶位于湖北省钟祥市西北部,东与丰乐镇隔汉江相邻,南与磷矿镇山水相连,西与双河镇交接,北与宜城市接壤。版图总面积394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镇”,素有“中原磷都” 之称,有“2018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荣誉。
说起胡集,你有所不知,它形成于民国时期,距今时间并不是很长,之前呢,为默默无闻的小过路店子,因做生意的人,以胡姓为主故名胡家店子。1924年穿越此处的襄(阳)沙(市)古道扩建,吸引更多小贩向这聚居成集镇,故更名胡家集,这才小有名气,但它却是个有悠久历史背景的地方。
其实,比现胡集更早出名、记载更早的,是胡集镇丽阳驿(现丽阳村),这与荆襄古道有关,它是古代从中原京都(西安、洛阳)陕豫出发,向南经襄阳、荆门,抵达荆州的必经之路,史称夏路、秦楚道、南方驿道(驿路)。是我国最重要的国道(官道)之一,是南北方最主要的陆路通道。春秋战国时修建襄沙古道,纵贯今胡集地区南北,此地西汉时称丽阳,属鄀县,东晋属乐乡县(今双河乐乡关),后并入长林县。宋代至清政府,都在此设立驿站与驿司衙门传递公文,故称丽阳驿,民国《钟祥县志》“清置驿凡四,曰石城,曰丰乐,曰郢东,曰丽阳......丽阳则马七十五匹,马夫三十七名半,兽医二名,排夫一百名,以当滇黔孔道,文报络绎较石城丰乐郢东尤为衝繁也”,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由荆门州划归钟祥。 清朝末年,驿站之北逐渐形成集市, 它被人们广为知晓的名字叫做----“丽阳”,又名“浰阳”。
再回头说建国前后的胡集地区,胡集1936年属双河口第四区;1941年新县制,胡集地区分属天丽乡(薸湖、转斗湾、邹家咀、许家桥)计23保;丽阳乡(胡集、平堰、邱桥、卢岗)25保;公安乡(王家集、快活铺、汤泉、太极垭);丽元乡(曾家集、李家垱、段家集)24保; 1942年丽阳改和平乡,不久与公安乡合并为安和乡;其他未变,至到解放后废除。
1947年,中共荆钟县辖有白云山区(杨店、周棚、石岩、大竹园、碑亭子、小山)与东山区(曾家集、李家垱、龙峪冲、罗岗等)等;1948年白云山区建胡集区(属荆钟宜县)。
1949年7月,撤荆钟宜县,划白云山区划属钟祥县并建胡集区,辖胡集、平堰、邱桥、卢岗、小山、杨罗、石岩、龙峪、曾集、苏庙、移庙、黄泥、杨棚、快市、壕沟、沿湾、薸湖、转斗湾、沿湖、王集、三合、邹市、赵集(其后撤赵集并入三合、邹市、沿湖)等23乡,东山区的李家垱等并入宜城;1956年、1958年分别为第三区(并23乡为8乡:胡集、白云、王集、快市、薸湖、转镇、建新、曾集)、胡集公社(曾集入双河,辖其余7乡为管理区)。
1961年,设区,所辖7管理区改为公社;1963年1月,蔡高升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上世纪70年代曾为钟祥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同年,设胡集区转斗镇,次年移交关山公社;1968年设胡集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撤区并社且一分为二,胡集、薸湖、白云、快市、王集等5个公社并为胡集公社(机关在胡家集,故名);转斗、建新为关山公社;1984年胡集、关山合并区镇,但1987年双分设胡集镇、关山镇;1994年,撤镇,设立胡集街道办事处;2001年3月,胡集(街办)、关山再度合并至今。
境内的“襄沙古道”、丽阳古桥,是一条著名的文化古道,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军事战争、政治商贸和人间沧桑。镇内罗山遗址,傅台子、晋代古渡和郡城遗址,周家湾石器时代遗址,以及白云山山寨等文化古迹众多 ;相传,古丽阳驿四周风景很美,宋朝时,苏轼宿于此,曾留下《浰阳早发》的诗篇,据说,据说胡集西15公里处汤泉也曾设过凤阳县。
汉末曹操从襄阳到荆州数次必经此地,岳飞战郢州直趋襄阳、李自成从襄阳攻承天府、太平天国赖文光自陕攻安陆府、张自忠抗日驻胡集等不一而足,都与胡集有紧密联系,民国《钟祥县志》还有丽阳人杨至道初识文字持斋好善,募捐修桥等事迹记载。
放马山的传说有二,相传三国时,关羽曾在此追击过曹军,驻扎期间不许官兵不骚扰百姓,期间,他曾带着战马来这休憩放马。当地百姓感恩与纪念他,就将丽阳山改名“放马山”,也有传说是与丽阳驿有关,因驿站马匹众多,放养时,经常毁坏庄稼,“四蹄如夯,打滚如场,齿去禾米”百姓苦不堪言而联名上书,朝廷调查属实,特批驿站西南的山,为驿站马匹长年放牧之地,称为“放马山”。
喜欢钟祥山水与钟祥历史趣话的网友,敬请关注郢中白领的【老杨说钟祥】系列专帖,如果想听精彩故事或有好建议,请及时跟帖或联系我!
此帖内容为在线钟祥小编郢中白领原创,请勿随意转
帖子来源:在线钟祥《老杨说钟祥》
原贴发布时间:2020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