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汽车客运中心 (即顺通客运中心站) 这个熟悉的名字 已服务荆门市民26年 2019年5月15日 正式开始拆除 它将彻底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昨日下午16时30分,站前停了几台警车和城管执法车辆。隆隆的机器声从客运中心后院传来。
现场拉起了警戒线,客运中心西边的楼房已经拆除一半,站内停车场发车区内,一台啄木鸟机械下正对着主站楼大柱敲击,另一台机械等候在旁边,此外,还有一台喷雾车正对工地喷雾。
荆门市汽车客运中心 作为荆门曾经重要的交通枢纽 见证了荆门的历史变迁 承载了荆门人多年的记忆 汽车客运中心站数次改建成现状 最早追溯至荆州地区汽车八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
当时的汽车八队在荆门县城有一个小车站,就在现在的交通宾馆原址路边上。那时的白云大道还叫襄沙公路,车站每天只发几趟班车,且都是过路车,目的地是天门、钟祥、沙市、襄阳、京山等周边县市。汽车是解放牌的客车,都属于荆州汽运公司。
那时候荆门交通比较发达,有铁路,周边城市大都没有铁路,因此,外来荆门坐火车的人很多,车站是客货混和站,带动荆门汽车客运发展。
1979年
在现在的汽车客运中心站站址上建设了一个车站,建设有候车大厅和售票厅,面积不大,有三四个售票窗口,每天购票都得排很长的队。这是当时荆门城区唯一的车站。 那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交通设施不够,老百姓出行,中短途只能靠公路客运。“那时兴卖站票,一辆40多座的客车,高峰时段往往要装七八十人。逢年过节出行,能买到一张座位票都是值得高兴的事。”市顺通公司老职工曾建新说,那时他在车站做站务,工作十分繁忙。后来为解决乘客出行问题,还兴起了一种车辆——代客车,即将货车车厢盖上帆布篷子,实行客货混装,那时到天门、潜江、仙桃的客人很多,春运的时候,这种车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90年
荆州汽运荆门分公司汽车八队和荆州水泥厂、荆州石膏矿一并移交给荆门市。移交后,汽车八队和荆门一汽运公司合并。当时一汽运在白云大道上有两个小站,即城区汽车客运站(南站)和北站。北站是汽运修理车间改成的,以发城北方向的客车为主;南站以市内乡镇班线为主,慢慢发展长途客运。
汽车八队与一汽运合并后,决定建设一个大型客运站。 1991年正月十六
汽车客运中心站搬至南站,开始拆除汽车客运中心,由省市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现在顺通客运中心站,该站候车大厅有900平方米,站房有一万多平方米。 1993年12月26日市汽车客运中心站正式开业,同时把一汽运南北客运站拆除,全搬至中心客运站。为加强中心客运站管理,市交通局曾经将该站独立作为一个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两年后又划归一汽运。
2000年前后
一汽运更名为顺通客运公司,汽车客运中心也成为顺通客运中心站。顺通客运中心站建成后,高峰时段每天发班上万人,车辆几百台次,为荆门城区的客运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设新站 关闭旧站 旨在解决城区道路拥堵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城区交通拥堵越来越厉害。特别是白云大道车站路段。社会上要求将车站搬出中心城区的呼声十分强烈。
2010年
荆门曾动议将两站搬迁,最后因各种因素影响,不了了之。 2016年1月16日召开的市八届人大七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白云大道中心客运站和万里客运站搬迁议案的决议。周健等15名代表提出的《关于白云大道中心客运站和万里客运站搬迁的议案》,成为当年我市将着力着重解决的“1号议案”。此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专班,着手进行南、北两个汽车客运站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南站和北站分别于2017年5月、6月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汽车客运南站北站及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41306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04亿元,其中南站按一级站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3亿元;北站按二级站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9亿元,并配套建设南站北站公交换乘站、南站加油加气站。
2019年3月2日
荆门城区客运南北站成功启用。
是啊 在这里 曾有太多的离别和重逢 那些年异地求学、生活、工作 来来往往的人 和这里许许多多的故事 再见了 荆门市汽车客运中心
|